机械-产能过剩——说,还是不说-
造纸行业产能过剩是心照不宣的秘密,为什么会出现产能过剩?如何应对产能过剩?著名纸业战略专家郭永新先生应全国工商联纸业商会《纸界》杂志的约请,撰文剖析了产能过剩的起因并提出了应对策略,这对科学掌控行业现状、促进纸业稳健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。
虽然国家没有在正式文件中将造纸行业列入产能过剩的行列,但当前造纸业的产能过剩已是心照不宣的秘密。国家发改委2011年修订的《产业指导目录》中,列入鼓励类的造纸项目已修改成单条化学木浆30万吨/年及以上、化学机械木浆10万吨/年及以上、化学竹浆10万吨/年及以上的林纸1体化生产线及相应配套的纸及纸板生产线(新闻纸、铜版纸除外)建设。新闻纸、铜版纸都是高级产品,理应是产业转型升级的鼓励方向,但为什么从鼓励种别中除去了呢?这就是心照不宣的秘密所在。
针对这1秘密,说,还是不说,成了行业的1个心病。
有的人认为坚决不能说,有的人认为必须要说。为什么会有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,那是由于各有各的心思。
坚决不能说者的理由,是担心1但被贴上产能过剩的标签,国家不再给造纸行业批项目,特别是1些大企业,担心正在申报的项目卡壳,更重要的是,怕银行不再给企业贷款建筑无法认定违建强拆合法吗,进而影响了企业和行业的发展。这类观点,有道理!
必须要说者的理由,是当前很多企业对市场容量及竞争态势研判不准,受传统的生产制胜的经验影响,企业可能还会再进1步上项目,这不但会使企业自己堕入窘境,更会使行业的健康情况进1步恶化。因此,让行业、企业及让外界了解行业的真相,让大家在理性思维指导下,来决定投资和发展策略,对企业、行业及社会都是有益的。这类观点,还是有道理!
那么,究竟如何认识产能过剩?
产能过剩商铺拆迁面积怎么赔偿,是市场经济的一定产物,没有过剩就没有竞争,没有竞争就没有进步!中国纸业这些年来的发展,就是1个竞争发展的进程,竞争中,1批产品被淘汰;竞争中,1批企业被出局,正由于如此,中国造纸行业310年来1路披荆斩棘,成长为全球第1大纸业生产国。
当前的产能过剩,是阶段性的,或说是与外部环境相干联的,今天中国有13亿人口,纸及纸板消费量为1.1亿吨;那么,等中国人口到达预测的顶峰16亿人时,纸的消费量还会是1.1亿吨吗?明显,那时纸的用量还要增加很多。所以造纸行业当前的产能过剩是个阶段性的问题。从高速发展变成低速发展,乃至个别时候出现负增长,也都是正常的。上世纪末,国家认为中国的钢铁有2亿吨就足够消费了,再弄就是重复建设了,如今呢,产能到达10亿吨了,还是有很多项目在建设,还有很多钢铁企业保持赢利。
那么当前造纸行业的产能过剩,到底过剩多少?
2010年前,造纸行业整体开工率比较充足。2011年下半年行业遇到1些困难,但全年发展良好;2012年行业困难较大,今年以来,行业总产量几近零增长,但与此相对的是,2012年造纸及纸制品行业固定资产投资2220亿元。今年1⑻月,造纸及纸制品行业固定资产投资1618亿元。这其中大约有1半是投入到造纸项目上,仅2012年的投资就应构成1500万吨以上的产能。到今年年底,连续两年、超过4000亿的投资应当构成2000万吨到3000万吨的造纸产能。如此初步测算,产能利用率大概在80%,也就是说约有20%的产能过剩。
面对产能过剩,应当怎样办?
从政府层面看,就是不能弄项目审批1刀切。虽然行业整体上出现了阶段性的过剩,但行业内部有个优化进程,即新增高级产品挤中档产品,中档产品挤低档产品,低档产品淘汰出局。因此,即使是产能过剩了,也不能限制企业特别是具有竞争优势的大企业上项目。政府工作的重点危房村委有权强拆吗,应当放在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上,特别是要加强环保执法力度,不要让那些环保不达标的企业以低本钱与达标企业进行竞争。
对企业来说,是否是再上新项目,关键在于项目有无市场竞争力,这需要对市场趋势、市场容量及竞争对手有准确的研判。对有竞争优势的企业,仍可进1步扩大,造纸行业是个范围经济性强的行业,未来的天下,应当是大企业的天下。产能过剩,行业调解,正是企业通过竞争脱颖而出的时机。
对包括金融机构在内的行业和社会机构来说,真实反应行业发展现状,认真研究产业运行规律,做出有针对性的发展决策,才是正道所在;出于任何目的虚假言行,都是对企业不负责任的误导,对行业的发展是有害的。
如此看来,对产能过剩这个秘密,该说还是不该说,就不言自明了。在产能过剩的高压之下,企业是化为灰烬,还是能炼成钻石,关键看企业的战略能力。期待中国的造纸企业家们,能够化危机为机遇,从窘境中再崛起,铸就中国纸业从纸业大国向纸业强国的光辉成绩!
本文摘自《纸界》。《纸界》是全国工商联纸业商会会刊,是1份财经视角,关注纸业的杂志。以原创为主,客观报道展现行业,搭建业内人士沟通交换的圈子。